胸襟与视野:白天鹅宾馆的玻璃幕墙
胸襟与视野;白天鹅宾馆的玻璃幕墙
现在一般人可能不会太注意白天鹅宾馆临江的大片玻璃幕墙,因为现在大城市里到处都是玻璃幕墙的建筑。但是您可能想不到的是,在今天看来普通的幕墙玻璃,每一片都是当时飘扬过海,几经周折才来到中国,可以说开创了国内建筑玻璃幕墙装饰的先例,开启了中国建筑行业的新篇章。
当时,以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为主体组建的白天鹅宾馆工程实施团队在做完土建施工后,紧接着进行装修、装饰的施工,前者对他们来说还是自己的本业,而后者对他们而言不啻为一次大考。正如当时参与工程施工的以为老行尊的回忆:“当时内地都是墙面天花刷石灰、地面最多做成水磨石的简单装饰,没有豪华装修概念,更缺乏施工工具,没有技术,没见过公益,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精装修。”
经过一系列讨论,广州二建提出采用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钢门窗”。霍英东先生对此方案不是很赞同,觉得钢制框架窗格调不够高雅且钢窗框架把鹅潭景色分割一块地,也违背了他将无边江景一览无余的设计思路。
不用“钢门窗”,还能用什么方案?
眼看着广州二建的工程人员一筹莫展,熟悉工程技术且一直关注施工的霍英东早就心中有数。为了让工程技术人员真正掌握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他立刻组织他们去香港考察。但是去香港的申请很难办下来,有很多手续,需要政治审查……历经周折,他们终于获批去香港考察一个星期。霍英东先生带他们看香港的建筑工地,看香港的材料商店,参观装修豪华的各酒店空间……
有一天,霍英东先生带着他们去参观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畔的丽晶酒店,并请他们吃西餐。这座酒店面向维多利亚海湾,外墙采用的是整片大玻璃幕墙,晶莹剔透,视野开阔,毫无遮挡,维港景色尽收眼底。站在大厅里,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中。霍英东先生指着大玻璃说:“我就要这种效果,而且比它更要气派。”于是,就在吃西餐的这一个晚上,白天鹅宾馆裙楼临江的玻璃幕墙方案初步确定下来。
方案初步定了下来,但是白天鹅宾馆南侧临江玻璃幕墙每片玻璃高达7米,宽2.5米。整片玻璃幕墙总长度7米高、2.5米宽,10多毫米厚的玻璃国内都造不出来,更别说要考虑透光、防风和隔噪等因素。霍英东先生亲自联系了英国一家著名的玻璃生产商,专门为白天鹅定制这种特种玻璃,每块玻璃厚19毫米,纯净无杂质,透光、隔噪效果很好,还可以防台风……这家玻璃生产商在接到定单时,几乎不相信这些当时在国外都少见的大片玻璃,将要安装在遥远的、他们严重依然封闭神秘的中国的一家酒店中。震惊之余,他们意识到:这个东方国家,即将向世界展示出她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开放包容的磅礴力量。借助这一家酒店、这一个窗口,世界将逐渐看到其封闭的国门打开后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尚未开业,白天鹅宾馆安装了巨型玻璃幕墙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国内各大建筑公司纷纷前来观摩取经,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全国重点项目都纷纷表示要采用这种技术。
这一片玻璃幕墙,并不只是代表技术和先进产品的引进;更是反映了霍英东先生的开阔视野和博大胸襟;反映了他不惜易代价建设一个开放的窗口;在国门尚未真正打开、中国尚未融入世界之时,不惜代价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和大胆突破创新的一片赤诚之心。
不仅玻璃幕墙,在霍英东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白天鹅建设与配置在很多方面都领时代之先。
在白天鹅宾馆建设过程中,以霍英东先生为首的建设者们打破各种限制和约束,勇于利用世界各国可以利用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迎难而上,不折不挠,为创造一个传奇而奋斗。建设期前后5年,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采购了大量国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进口产品,在当时堪称奇迹。
白天鹅宾馆近千套,设有高级双套间、三套间、花园客房和标准客房。客房内色彩光线柔和,配以当时连国宾馆都没有的精美艺术品及高级家具;还备有电冰箱、电视机、电话、中央空调、自动消防喷淋及设施良好的卫生间;程控电话可直接与全世界通话;要知道,在当时,长途电话能直通香港,已是极大的新鲜事了。
此外,宾馆还新装设了六台载客量达21人、速度每秒3-5米、采取计算机“群控”操控系统的客用电梯(另有四台工作电梯)。尽管六台电梯处在不同的位置,客人在任何一层,任何一台电梯外按触电梯按钮,六台电梯都会同时接到信号,然后由“群控”系统自动作出“最佳选择”,迅速调配只会客人所处楼层最近的电梯,停至客人面前。自首层抵28层,只需不到20秒的时间。这些在当时,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从那个时候起,“锐意改革,敢为人先”这八个字就融入了白天鹅的企业精神之中。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白天鹅人勇立潮头,创出了多个国内第一,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有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评价:白天鹅既像一部播种机,又像一个孵化器。它引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并消化吸收,不断创新,使之成为自己掌控的核心本领,又在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同时无私地把这些技术、经验传播出去,惠及行业,惠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