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研究员: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需加强项目方案设计和技术工艺选择
李虎研究员: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需加强项目方案设计和技术工艺选择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尤其是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2021年2月23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讨培训会在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方案设计专家李虎做专场技术培训。
本场培训中,李虎研究员分别从面源污染概念、污染成因和特征、流域/区域综合治理示范基本思路、治理途径、监测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讲解。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物质以有机或者无机物质的形式,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农膜残留、畜禽粪便处置不当、农村生活废弃物直接排放等。
据生态环境部调查显示,在我国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流域,农业污染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甚至超过城区工业点源污染和生活点源污染。
针对当前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基本思路,李虎研究员提出三点原则: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末端净化,国外重视源头减控,国内也开始重视源头控制+过程拦截,但末端汇集污染物的消纳转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2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对于整县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李虎研究员强调,实施方案编制的好坏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他提醒在这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示范流域的选择没有代表性;缺乏重点工程,面面俱到导致资金投入分散;注重单项工程、从源头到末端系统性考虑不足;缺乏监测技术和设备、治理效果不清”。
另外技术工艺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关注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优先推荐选择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李虎研究员还担任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专家组副组长、世界银行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专家、中绿华夏有机农业认证评审专家、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农业资源利用与评价、气候智慧型农业、绿色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工程和有机农业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与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