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妙可蓝多董事长柴琇:奶酪市场还在初期,不希望打“价格战”
对国人来说,奶酪或芝士已不再是完全陌生的存在,“十斤牛奶一斤酪”、“芝士就是力量”逐渐成为流行语。
但从奶酪行业整体而言,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5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妙可蓝多(600882,SH)董事长柴琇。基于在奶酪行业的从业经验,柴琇分享了对国内奶酪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妙可蓝多董事长柴琇
不希望奶酪行业打“价格战”
多年前,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横扫各大书店,奶酪随即被赋予与“香饽饽”类似的符号色彩;动漫《猫和老鼠》中,引发猫鼠大战的黄色奶酪也让不少观众看得“口水直流”。
奶酪制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冰箱中。国内的奶酪市场,也逐渐成为各大乳企的“新战场”。几年前,A股市场出现了第一家以奶酪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妙可蓝多。
2016年下半年,广泽乳业完成与华联矿业的资产置换、重组上市,顺利纳入了华联矿业此前收购的妙可蓝多公司。此后,奶酪制品成为前者的核心业务方向,今年3月,其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妙可蓝多。
柴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7年其接触奶酪行业时,奶酪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而2015年左右,公司全力以赴做奶酪,背后的主要原因便是看到了中国奶酪蓬勃发展的趋势,并对其抱有信心。
“我们在研究奶酪的时候,不仅看到欧美市场,更看到了韩国和日本市场。中国每年人均奶酪消费量只有0.1公斤,韩国和日本已经是我们的二十多倍。如果饮食文化相近的其他亚洲国家能认同奶酪产业有增长,未来中国(奶酪产业)也一定会有增长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柴琇说道。
根据国际乳制品联合会公报(2018),2017年全球奶酪产量达2114.2万吨,自2010年以来年增长2.2%,奶酪是全球所有主要市场中需求量唯一持续增长的乳制品。中国的奶酪市场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在成为全球奶酪消费增长的新动能。
对于国内其他大型乳企来说,虽然没有像妙可蓝多一样将奶酪制品作为主营业务,但也没有落下发展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蒙牛集团于2008年就建设了奶酪工厂,2019年还成立了奶酪合资公司;三元食品也在华北地区建设了奶酪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伊利集团2018年再度扩充产品品类,成立了健康饮品及奶酪产品业务群,发力奶酪产业。此外,多个国际奶酪品牌也早早将“触角”伸向了中国市场。
对于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柴琇坦言“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在她看来,对当前的奶酪市场而言,企业间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不希望打价格战的情况在奶酪行业发生”。
奶酪面包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业最大痛点是消费者缺乏认知
尽管被看作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但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制约奶酪行业发展的因素仍有不少。对奶酪饮食文化的培养,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难题。
柴琇表示,目前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消费者对于奶酪没有认知,还不知道什么是奶酪。“其实奶酪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发酵工艺把牛奶中的蛋白质等营养要素变得更好吸收,牛奶有的营养元素它都有。所以说,对奶酪的(消费)教育很容易,但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一起来推进。”
正是由于对奶酪的消费教育有限、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一些巨头企业外,国内涉及奶酪业务的公司少之又少。
中国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奶酪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45家,其中有产量的企业仅有不到20家。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也表示,2018年我国国内奶酪总消费量约15万吨,除进口产品外,仅4万吨为国内加工。
柴琇补充道,这类情况其实是发展的必经过程,中国最开始的乳制品也是由国外企业生产,但此后出现了很多知名的国产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奶酪市场也将如此,未来将奶酪做得好的一定是中国的企业。”
与此同时,柴琇也公开呼吁奶酪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例如,政府可以对科研单位的专利技术研发加以扶持;对于奶酪标准、概念、审查细则等的制定,也需要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完成。
此外,国内奶源的缺乏使得国产优质奶酪数量十分有限。柴琇表示,目前奶酪有很多品种,有的是“十斤奶一斤酪”,有的是“八斤奶一斤酪”,但整体来说,消耗鲜奶的量非常大。“在目前国内原料奶紧缺、成本高的情况下,公司只能用国产奶去做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也间接影响了国内奶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