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快讯| 逐步放开后,有关消毒的这些攻略,是时候了解下了

慧聪酒店网 2022-12-07 11:10 来源:网络

连日来,各地的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不断出台,有点让人应接不暇,广州除了高风险区域,已经基本全部放开,并且及时公布了本次疫情期间的重症及死亡数据,让大家更加安心,重庆发布消息称“非必要不做核酸”,多地也都公布了进出公共场所不查验核酸的新措施,曾经需要登记甚至是限制购买的“四类药品”,目前也都已经无需登记了,这些信号都说明,我们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已经出现了转变,“自己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概念会逐步成为共识,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有序地实现放开,逐步让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步入正轨,也将成为疫情防控优化的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病毒并不会因为逐步放开而消失,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如何保护好自己,尽量的减少感染风险,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有序放开的初期,如果在戴口罩,合理消杀,接种疫苗等方面都做好,就能够大大减少感染风险和感染后的重症风险,今天的这篇消毒科普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消毒的正确方式

首先,来了解下

我们每天会用到的手机

应该怎么消毒?

手机消毒专业教学

准备:75%的酒精或专业的手机消毒剂。

骤:全面擦拭,包括手机正反两面、听筒、话筒、耳机孔、充电接线孔以及手机的边缝接合处等。

注意事项:擦拭时棉球不要太湿,以免液体进入手机内部;擦拭完自然晾干即可。

科学有效做好环境消毒,

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

开展环境消毒时,

请做到“三要、三注意”!

哪三要?

一要开窗通风对于室内场所,有条件则持续开窗通风,没条件则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不良的建筑可考虑采用机械通风换气。

二要勤洗手每次接触自身口、鼻、眼睛前,接触幼儿前,接触公共部位和污染物品后,及时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三要适度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适度消毒,如扶梯、电梯按钮、转运推车、交通工具等。

家里大部分物品不用消毒,但对于频繁使用和接触的小件物品,如门把手、水龙头、各种按钮等,可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面积较大的如桌面、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消毒;衣物、被褥等织物一般不需要特殊消毒,但要勤换洗、勤晾晒,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餐饮具采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如果不放心,煮沸或使用消毒柜也是很好的选择。

请牢记“三注意”注意选对产品和用对方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消毒剂和器械,选对产品,用对方法。使用消毒剂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重点关注有效消毒的三要素,即“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作用时间”。

注意正确使用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是家中最常使用的两类消毒剂。

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配制和使用时一定要戴手套。

84消毒液不能和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后使用,会生成氯气,对身体造成危害。消毒完成后,要用清水冲洗,去掉消毒液残留。

医用酒精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光保存,避免儿童触及。由于酒精的易燃性,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

注意家庭消毒避免过度

别让“消毒”变“投毒”。消毒液浓度不是越高越好,过度消毒非但不会增加消毒效果,反而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小区内有确诊日常消毒攻略


同楼栋邻居阳了怎么办

1、不要恐慌。首先不要恐慌,等待有关部门如疾控中心或居委会的通知。

2、足不出户。坚决执行足不出户原则,减少出行轨迹重合可能,注意减少物体表面接触,比如门把手、楼梯栏杆等,增加居家消毒。

3、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开窗通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较短,一般在1-2米内,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

距离远:如果邻居距离自己家较远,开窗问题不大,可以开窗通风。

距离近:目前气溶胶是奥密克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是最难防的。但气溶胶的传播主要出现在密闭空间,而且20分钟之后传染性就消失殆尽。但如果邻居家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在家隔离观察,且与两家的窗户紧挨着,邻居正对着窗户咳嗽,此时开窗通风可能会产生感染的风险。如果实在需要通风,可与邻居协商,错峰开窗通风,并且选择距邻居较远的窗口。

人口密度大:如果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小区,不建议频繁开窗换气,宜选择在人员活动较少时定期开窗,但应注意气温变化,避免感冒。

4、卫生间冲马桶需注意。冲马桶的时候盖盖子,防止病毒通过下水道传播(虽无明确证据指向会通过下水道传播,但是以防万一)。停止冲之后戴口罩和手套,消毒马桶盖和马桶垫圈,上下都要消毒,使用后的口罩扔掉或挂至通风处,手套消毒清洗晾干。

5、封控楼求助志愿者。一般楼层中出现阳性病例外,阳性病例会被单独隔离,楼层其它居民实行“不出楼”管理,物资需要可求助志愿者送到封控楼下。

6、及时上报。如封控期间出现发热、干咳、气促、或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向所在居委或当地公共卫生机构报告,并戴上口罩,等待医务人员诊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